杂胡
拼音:zá hú
注音:ㄗㄚˊ ㄏㄨˊ

杂胡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胡人的泛称。

引证解释:

⒈ 胡人的泛称。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晋武帝时有四次大规模的内徙,人数在几十万口以上,被安置在并雍等州。当时还有其他不同族的胡人,被泛称为杂胡, 卢水胡是其中著名的一支。”

网络解释:

杂胡

  • 杂胡,是汉语词汇,出自《中国史稿》,为胡人的泛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SU
    • 五行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EG
    • 五行

    (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

    (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

    (3)姓。

    (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

    (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

    (6)(名)胡子:~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