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
拼音:hóu nián
注音:ㄏㄡˊ ㄋ一ㄢˊ

猴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

引证解释:

⒈ 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

《文汇报》1980.2.10:“依照我们的传统,岁次庚申,是‘猴年’。”

网络解释:

猴年

  • 猴是中国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动物,对应地支为“申”。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民间俗称猴年,最近几个猴年对应的公历年份是1992、2004、2016、2028、2040。
  • 中国正式使用干支纪年始于东汉时期,以十二生肖指代地支并联系人的生年最晚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 天文专家表示,农历丙申猴年是一个平年,包括7个大月(30天)和5个小月(29天),有355天。
    • 1、这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村猴年马月也通不了火车,只能用汽车运输。
    • 2、恭祝猴年万事胜意,财源广进,恭喜发财。 
    • 3、这项程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
    • 4、猴年邮票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 5、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 6、洗了这么久才洗了这点碗,要是洗完得洗到猴年马月啊!

    字义分解

    • 拼音hóu
    • 注音ㄏㄡ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TWD
    • 五行

    (1)(名)(~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像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通称猴子。

    (2)(形)〈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啊!

    (3)(动)〈方〉像猴似的蹲着:他~在台阶上嗑瓜子儿。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