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书
拼音: | mù bú shí shū |
注音: |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
词性: | 成语 |
目不识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引证解释:
⒈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参见“目不识丁”。
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李士寧者, 蓬州人,自言学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亦作“目不知书”。 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 勒卧听之。”
网络解释:
目不识书
字义分解
- 拼音mù
- 注音ㄇㄨˋ
- 笔划5
- 繁体目
- 五笔HHHH
- 五行水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識
- 五笔YKWY
- 五行金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与目不识书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