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面杖
拼音:gǎn miàn zhàng
注音:ㄍㄢˇ ㄇ一ㄢˋ ㄓㄤˋ

赶面杖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擀面用的木棍。

引证解释:

⒈ 擀面用的木棍。

《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田云童於正月初二日将弟田二用赶麪杖肯打。”
《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
亦作“赶麵杖”。 老舍《骆驼祥子》十七:“两个孩子急了,一个拿起煤铲,一个抄起赶面杖,和爸爸拚了命。”

网络解释:

赶面杖

  • gǎn miàn zhàng ㄍㄢˇ ㄇㄧㄢˋ ㄓㄤˋ赶面杖(赶面杖|赶麪杖)
  • 擀面用的木棍。《元典章·刑部·打死换作病死》:“ 田云童 於正月初二日将弟 田二 用赶麪杖肯打。”《西游记》第四九回:“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赶麪杖。’”亦作“ 赶面杖 ”。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两个孩子急了,一个拿起煤铲,一个抄起赶面杖,和爸爸拚了命。”
  • 字义分解

    • 拼音gǎn
    • 注音ㄍㄢ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HFK
    • 五行

    (1)(动)(基本义):追:

    (2)(副)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路|~任务|他骑着车飞也似地往厂里~。

    (3)(动)驾御:~驴|~大车。

    (4)(动)驱逐:~苍蝇。

    (5)遇到(某种情况);趁着(某个时机):~巧|~上一场雨。

    (6)(介)用在时间词前面表示等到某个时候:~明儿咱们也去|~年再回家。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zhàng
    • 注音ㄓ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DYY
    • 五行

    (1)(名)拐杖、手杖。

    (2)(名)泛指棍棒: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