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堵墙
拼音:sān dǔ qiáng
注音:ㄙㄢ ㄉㄨˇ ㄑ一ㄤˊ

三堵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引证解释:

⒈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网络解释:

三堵墙

  • 三堵墙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ān dǔ qiáng,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
    • 注音ㄉㄨ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FFTJ
    • 五行

    (1)(动)堵塞:~住水口。

    (2)(动)闷:我心里~得慌。

    (3)(名)墙:观众如~。

    (4)(量)用于墙:一~墙。

    (5)姓。

    • 拼音qiáng
    • 注音ㄑㄧㄤ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FUK
    • 五行

    (名)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壁|~根|~基|~头|~纸|城~|高~|围~|铜~铁壁|狗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