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锅子
拼音: | shuàn guō zi |
注音: | ㄕㄨㄢˋ ㄍㄨㄛ ㄗˇ |
涮锅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详'涮羊肉'。
引证解释:
⒈ 详“涮羊肉”。
国语词典:
把肉片、蔬菜等放在特置的沸汤锅里煮熟,取出来沾著佐料吃的食用方式。
网络解释:
涮锅子
- 1、我们山西特色的火锅,跟咱们北京的涮锅子区别还是挺大的。
- 2、上一回吃了涮锅子她还没擦过它呢,有小半年了。
- 3、用佐料把鱼贝、蔬菜、豆腐等一锅煮,有滋有味,相当于我们的火锅;再就是水煮之后蘸调料吃,类似我们涮锅子。
- 4、咱北京人把吃火锅称为“涮锅子”,那“涮羊肉”也早已与北京烤鸭、烤肉并列齐名,成为北京著名的风味佳肴。
- 5、随着“涮锅子口碑榜”总榜即将公布,“长春火锅节”活动也将暂告一段落。
- 6、在长沙的麦德龙超市的冷冻区专为爱涮锅子的消费者辟了专区,只销涮料,其中又以各种冰冻类调制肉丸为主。
字义分解
- 拼音shuàn
- 注音ㄕ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涮
- 五笔INMJ
- 五行水
(1)(动)摇动着冲刷;略微洗洗。
(2)(动)把水放在器物中摇动;冲洗。
(3)(动)把肉片等在滚水里放一下就取出来。(蘸作料吃)。
- 拼音guō
- 注音ㄍㄨㄛ
- 笔划12
- 繁体鍋
- 五笔QKMW
- 五行金
(1)(名)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一口~|铁~|沙~。
(2)(名)某些装液体加热用的器具:~炉|火~。
(3)(名)(~儿)锅子:烟袋~儿。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