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
拼音: | mín běn |
注音: | ㄇ一ㄣˊ ㄅㄣˇ |
民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2.民间的奏本。
引证解释:
⒈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引《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金灿然《中国历史学的简单回顾与展望》:“过分的估计了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民本’的意义。”
⒉ 民间的奏本。
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苏州民渐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约具民本保留。”
网络解释:
民本
- 1、荀子有些被称为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有这样的思想。
- 2、银行就是典型的耍赖皮,让客户去折腾,难听点就是不要脸,让利于民本来就是一件事,这样做只会让一件利民程变了味。
- 3、其实,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为民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 4、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
- 5、但是,传统民本思想内含等级性、体制空缺、设喻性的缺陷,与现代民主观尚存较大差距。
- 6、不可思议的是,那义和团拳民本身,又何尝不是许许多多自觉无私的、奉献的、崇高的个人,背上“扶清灭洋”的重任,视死如归。可是在历史的大漩涡里,他们给自己的民族带来意想不到弥补不了的劫难。龙应台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民
- 五笔NAV
- 五行水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本
- 五笔SGD
- 五行木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与民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