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法
拼音:xuán fǎ
注音:ㄒㄨㄢˊ ㄈㄚˇ

悬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公布法令。古时公布法令,都悬挂于宫阙,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公布法令。古时公布法令,都悬挂于宫阙,故称。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寃,或以布化悬法。”
唐李华《含元殿赋》:“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
《元典章新集·刑部·盗贼通例》:“《虞书》有象刑之典,《周礼》载悬法之文。”

国语词典:

古代将法令悬在门阙上公布,故称公布法令为「悬法」。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化悬法。」也作「悬书」。

网络解释:

悬法

  • xuán fǎ ㄒㄨㄢˊ ㄈㄚˇ悬法
  • 公布法令。古时公布法令,都悬挂于宫阙,故称。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寃,或以布化悬法。”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元典章新集·刑部·盗贼通例》:“《虞书》有象刑之典,《周礼》载悬法之文。”
  • 字义分解

    • 拼音xuán
    • 注音ㄒㄩ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GCN
    • 五行

    (1)(动)挂:倒~。

    (2)(动)公开揭示:~赏。

    (3)(动)抬;不着地:~腕。

    (4)(动)无着落;没结果:~案。

    (5)(动)挂念:~念。

    (6)(动)凭空设想:~拟|~想。

    (7)(动)距离远;差别大:~隔|~殊。

    (8)(形)〈方〉危险:好~。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