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
拼音:wén mù
注音:ㄨㄣˊ ㄇㄨˋ

文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树名。
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
刻镂以文彩之木。

引证解释:

⒈ 树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文欀楨橿” 晋刘逵注:“文,文木也,材密緻无理,色黑如水牛角, 日南有之。”

⒉ 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

《庄子·人间世》:“若将比予於文木邪?”
郭象注:“凡可用之木为文木。”
《西京杂记》卷六:“鲁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
明陶宗仪《辍耕录·发宋陵寝》:“乃斲文木为匱,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若有文木,不以青赤彫鏤,惟散木为施鏤。”

⒊ 刻镂以文彩之木。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大城中天祠二十所,层臺祠宇,彫石文木,茂林相荫,清流交带。”

网络解释:

文木

  • 文木,汉语词语,读作wén mù,有多种含义,包括“树名”、“可用之木”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SSSS
    • 五行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