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之虚
拼音:zhuān xū zhī xū
注音:ㄓㄨㄢ ㄒㄨ ㄓ ㄒㄨ

颛顼之虚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

《尔雅·释天》:“顓頊之虚,虚也。”
《左传·昭公十年》:“今兹岁在顓頊之虚。”
杜预注:“顓頊之虚,谓玄枵。”
孔颖达疏:“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虚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谓玄枵虚星为顓頊之虚。”

网络解释:

颛顼之虚

  • 颛顼之虚,是汉语词汇,读音为zhuān xū zhī xū,释义是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zhuān
    • 注音ㄓㄨㄢ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MDMM
    • 五行

    (名)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DMY
    • 五行

    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HAOG
    • 五行

    (1)(形)空虚(跟‘实’相对):~幻|~浮。

    (2)(形)空着:~位以待。

    (3)(动)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胆~。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虚假:~伪|~名。

    (6)(形)虚心:谦~。

    (7)(形)虚弱:气~|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

    (9)(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