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ㄇ一ㄥˊ ㄍㄨˇ ㄦˊ ㄍㄨㄥ ㄓ
生僻成语
鳴皷而攻之
MGEGZ
连动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语法:
鸣鼓而攻之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示例:
陈立德《前驱》:“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吾侪当鸣鼓而攻之!”
英语:
sound the call for attack
近义词:
- 1、假如中间存在有关部门向恶行暗送秋波或作无力状,我们必须鸣鼓而攻之。
- 2、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 3、我们的母语,你为何充满仇恨轻则“鸣鼓而攻之”、“掀起大批判的高潮”,重则“食肉寝皮”、“打翻在在,踏上一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 4、所以,“记者黑名单”并不可怕,媒体也不必鸣鼓而攻之,关键是要提升政府信息、公共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做到一切都拿事实说话,让道理越辩越明。
- 5、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6、唾弃自己的文化瑰宝是不智,否定自己的祖先是不孝,不智又不孝的行为,能不鸣鼓而攻之?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摇篮,绵邈博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呼吸的元素。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鳴
- 五笔KQYG
- 五行水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gǔ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鼓
- 五笔FKUC
- 五行木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7
- 繁体攻
- 五笔ATY
- 五行木
(1)(动)攻打(跟‘守’相对):围~|~城|~下敌人的桥头堡。
(2)(动)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之。
(3)(动)致力研究;学习:他是专~地质学的。
与鸣鼓而攻之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