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宕
拼音:shū dàng
注音:ㄕㄨ ㄉㄤˋ

疏宕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疎宕'。亦作'疏荡'。
放达不羁。
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恬淡隽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⒉ 放达不羁。

《北史·薛憕传》:“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刘奇进,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⒊ 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苏轼《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沉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絶伦。”
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⒋ 恬淡隽永。

清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词至白石(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七:“欧公文法本钦韩,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邯郸。”

网络解释:

疏宕

  • 疏宕,有放达不羁、恬淡隽永等意思。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dàng,tàn
    • 注音ㄉㄤ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DF
    • 五行

    dàng

    拖延、延迟。  【组词】:悬宕、延宕

    放逸不受拘束。通「荡」。  【组词】:放宕

    tàn

    3.宕昌,地名,在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