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
拼音: | hǔ pí |
注音: | ㄏㄨˇ ㄆ一ˊ |
虎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老虎的皮。
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冠名。
荔枝的一种。
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冠名。
荔枝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老虎的皮。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
孔颖达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唐王绩《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⒉ 讲席的代称。
引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大方。”
⒊ 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引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
⒋ 冠名。
引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緑眼虎皮冠。”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⒌ 荔枝的一种。
引《说郛》卷七七引宋蔡襄《荔枝谱》:“虎皮者,红色絶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於福州东山大乘寺见之。”
国语词典:
老虎的皮。
网络解释:
虎皮 (词语)
- 1、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 2、对于这种事儿,刘德盛倒是经历了不少,如果对方是那种捏掐的软柿子,他一般都是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如果遇到硬茬,就像今天这样。
- 3、为解决假警执法权问题,只扯虎皮做大旗,念咒掐诀搬来一座“真庙”来供“假神”。
- 4、兼有肉、油、蛋三种重要原材料的“虎皮蛋红烧肉”排名第一。
- 5、而权力一旦与人的贪欲遭遇、媾合,则很难避免出现拉大旗扯虎皮的权力僭越。
- 6、一个羊质虎皮的人,只是外表唬人而已,真遇到事情跑得比谁都快。
字义分解
- 拼音hǔ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虎
- 五笔HAMV
与虎皮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