柸治
拼音:bēi zhì
注音:ㄅㄟ ㄓˋ

柸治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愉快。

引证解释:

⒈ 不愉快。

《淮南子·道应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止柸治,悖若有丧也。”
高诱注:“楚人谓恨不得为柸治。柸音抔。”
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三》:“王氏念孙谓止柸治之‘止’,乃‘心’字之误,是也。柸治之义, 高注曰:‘ 楚人谓恨不得为柸治也。’其实柸治即不怡也。”

网络解释:

柸治

  • 柸治,拼音pēi zhì,汉语词汇,意思是不愉快。
  • 字义分解

    • 拼音bēi,pēi
    • 注音ㄅㄟ,ㄆ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GIG

    bēi

    1. 古同“杯”,盛酒、茶等的器皿:玉柸。柸盘。

    pēi

    1. 〔柸治〕不愉快;不高兴。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CKG
      • 五行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