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而治
míng qín ér zhì
ㄇ一ㄥˊ ㄑ一ㄣˊ ㄦˊ ㄓˋ
生僻成语
鳴琹而治
MQEZ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处: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语法:
鸣琴而治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鳴
- 五笔KQYG
- 五行水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qín
- 注音ㄑㄧㄣˊ
- 笔划12
- 繁体琴
- 五笔GGWN
- 五行木
(1)(名)古琴。
(2)(名)某些乐器的统称;如钢琴、提琴、胡琴等:~键|~师|古~。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与鸣琴而治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