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注音:ㄏㄤˋ ㄒ一ㄝˋ 一 ㄑ一ˋ
词性: 成语

沆瀣一气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沆瀣一气hàngxiè-yīqì

(1) 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 钱易《南部新书》)。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act in collusion with;wallow in the mire with;like attracts like;people of the same ilk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以喻气味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多用于贬义。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 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崔沆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 沆瀣一气。”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医》:“天之报施老奴者,如此不爽,纵有百子,亦必沆瀣一气,岂復有以德报怨者?”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三:“舟中员司未必与使馆沆瀣一气,其中安知无矜悯予而为予援应者?”
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呸!还让我当你的助手,沆瀣一气,为虎作伥!”

国语词典:

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

词语翻译

英语
to act in collusion (idiom)​; in cahoots with, villains will look after one another
德语
einander in die Hände spielen ,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 , mit jn. unter einer Decke stecken

网络解释:

沆瀣一气

  • 沆瀣一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 1、他俩在一起,可谓是沆瀣一气
    • 2、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 3、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暗地里大搞阴谋活动。
    • 4、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沆瀣一气,镇压抗日英雄。
    • 5、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 6、你是英雄,他是汉,沆瀣一气,令人佩服。

    字义分解

    • 拼音hàng
    • 注音ㄏ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YMN
    • 五行

    (名)大水。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IHQG
    • 五行

    (名)〔沆瀣〕夜间的水气。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NB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