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
拼音:qū zhì
注音:ㄑㄨ ㄓˋ

屈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

引证解释:

⒈ 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

《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常叹不遇, 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南朝梁武帝《征庾詵庾承先诏》:“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邹鲁《丁未镇南关之役》:“然时不我与,屈志事仇,食其禄有年矣。”

国语词典:

委曲自己的心志意愿。

网络解释:

屈志

  • 屈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ū zhì,基本意思是曲意迁就,抑制意愿。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BMK
    • 五行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U
    • 五行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