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ng quán rǔ guó
ㄙㄤˋ ㄑㄨㄢˊ ㄖㄨˇ ㄍㄨㄛˊ
常用成语
喪権辱國
SQRG
联合式成语
丧;不能读作“sānɡ”。
当代成语
中性成语
丧权辱国和“卖国求荣”都有“出卖国家利益”的意思。但丧权辱国偏重于“丧”和“辱”;强调国家蒙受的损害之大;而“卖国求荣”偏重于“卖”和“求”;强调这种人的卖国行径;批判这种人的卑鄙作法。
成语意思
解释: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语法:
丧权辱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行条约。
英语:
humiliate the country and forfeit its sovereignty
俄语:
национáльный позор
日语:
主権 (しゅけん)を失 (うしな)い国(くに)を辱(はずかし)める
其他:
<德>die Souverǎnitǎt einbüβen und Schmach und Schande über sein Land bringen
近义词:
反义词:
- 1、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
- 2、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 3、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 4、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 5、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6、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g,sàng
- 注音ㄙㄤ,ㄙㄤˋ
- 笔划8
- 繁体喪
- 五笔FUEU
- 五行金
sāng
1.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jià)。丧乱。治丧。吊丧。
sàng1.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丧。沮丧。丧权辱国。丧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 拼音quán
- 注音ㄑㄩㄢˊ
- 笔划6
- 繁体權
- 五笔SCY
- 五行木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 拼音rǔ
- 注音ㄖㄨˇ
- 笔划10
- 繁体辱
- 五笔DFEF
- 五行金
(1)(名)耻辱:羞~|屈~。
(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
(3)(动)玷辱:~没|~命。
(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
与丧权辱国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