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 bù fù tǐ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一ˇ
常用成语
魂不坿軆
HBFT
主谓式成语
附;不能读作“fǔ”。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魂不附体和“魂飞魄散”;都有“魂魄离体”的意思;都常形容惊恐万状。不同在于:①魂不附体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②魂不附体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神经、行动失常;“魂飞魄散”不能。
成语意思
解释: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语法:
魂不附体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示例:
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英语: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俄语:
душа не на мéсте
日语:
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肝(きも)をっぶす
其他:
<德>vor Schreck auβer sich sein<法>mort de frayeur
近义词:
反义词:
- 1、砰砰一阵敲门声把我们吓得魂不附体。
- 2、小明最胆小了,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
- 3、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4、土匪一看头领死了,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只顾逃命去了。
- 5、凌晨那突如其来的一声尖叫把我给吓得魂不附体。
- 6、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字义分解
- 拼音hún
- 注音ㄏㄨㄣˊ
- 笔划13
- 繁体魂
- 五笔FCRC
- 五行水
(1)(名)灵魂:~儿。
(2)(名)指精神或情绪:梦绕~牵|神~颠倒。
(3)(名)指国家、民族的崇高的精神:国~|民族~。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7
- 繁体附
- 五笔BWFY
- 五行土
(1)(动)附带:~设|~则|~寄照片一张|你给我再~上一笔;让他收到这封信就回信。
(2)(动)靠近:~近|~在他的耳朵旁边低声说话。
(3)(动)依从;依附:~议|~庸。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与魂不附体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