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
  • 【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 【注音】:  

    ㄙㄢ ㄌ一ㄥˋ ㄨˇ ㄕㄣ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SLWS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申;不能读作“sēn”。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三令五申和“谆谆告诫”都有“劝告;告诫”之意。但三令五申一般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命令、告诫;态度严肃;具有强制性;而“谆谆告诫”可以是平级平辈人之间的告诫;态度温和;不具有强制性。

  • 成语意思

  • 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 语法:

    三令五申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示例:

    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 英语:

    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 俄语:

    неоднокрáтно укáзывать

  • 日语:

    再三命令や警告(けいこく)を発(はっ)する

  • 其他:

    <法>injonctions réitérées

  • 近义词:

    发号施令千叮万嘱

  • 反义词:

    敷衍了事

    • 1、学校已三令五申,中学生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 2、学校已三令五申,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 3、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抽烟,他却明知故犯,当然要被记过处分了。
    • 4、他们不顾政府的三令五申,继续捕杀濒危鸟类。
    • 5、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统治者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 6、学校已三令五申,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líng,lǐng,lìng
    • 注音ㄌㄧㄥˊ,ㄌㄧㄥˇ,ㄌㄧㄥ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CU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shēn
    • 注音ㄕㄣ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JHK

    (1)(动)说明;陈述:~言|三令五~。

    (2)(名)地支的第九位。参看〔干支〕。

    (3) 上海市的别称;

    (4) 姓氏;

    (5) 申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五点到十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