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杀
  • 【拼音】:  

    bù jiào ér shā

  • 【注音】:  

    ㄅㄨˋ ㄐ一ㄠˋ ㄦˊ ㄕㄚ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不教而殺

  • 【简拼】:  

    BJES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 语法:

    不教而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英语:

    execute without teaching

  • 近义词:

    不教而诛

  • 反义词:

    谆谆教诲

    • 1、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 2、爆他料的议员同事也替他不平,政府并未提供管道让参选人了解捐款企业经营状况,“现在要我们吐出捐款,有点不教而杀”。
    • 3、文章认为,台大院长林芳郁“不会让社会大众失望”的承诺,虽让台大人的背脊重新挺直,但在台大重振百年声誉的同时,院方也面临“不教而杀”的质疑。
    • 4、中国社会管理不是没有良传统的,儒家就把有序化管理建立在教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庶、富、教”理论,反对“不教而杀”的野蛮管理行为。
    • 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不教而杀造句。
    • 6、“养不教,父之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jiào,jiāo
    • 注音ㄐㄧㄠˋ,ㄐㄧㄠ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FTBT
    • 五行

    jiào

    1.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2. 使,令:风能教船走。

    3.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4. 姓。

    jiāo

    1.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shā
    • 注音ㄕㄚ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SU
    • 五行

    (1)(动)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鸡|~敌。

    (2)(动)战斗:~出重围。

    (3)(动)削弱;消除:~价|~暑气。

    (4)(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气~|笑~人。

    (5)(动)〈方〉药物等刺激皮肤或粘膜使感觉疼痛:肥皂水~眼睛。

    (6)(动)同“

    (7)(动):~笔|~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