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
  • 【拼音】:  

    yǐ jiǎ luàn zhēn

  • 【注音】:  

    一ˇ ㄐ一ㄚˇ ㄌㄨㄢˋ ㄓㄣ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以叚亂真

  • 【简拼】:  

    YJLZ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真;不能写作“正”。

  • 成语意思

  • 解释: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语法:

    以假乱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 示例:

    清 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卷:“如此办法,势必以假乱真,以少报多。”

  • 英语:

    take the false article for genuine ones

  • 近义词:

    似是而非鱼目混珠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 反义词:

    画虎类犬刻鹄类鹜

    • 1、大家都以为这花是真的,其实是用塑料做的,真是以假乱真了。
    • 2、经商要讲良心,千万别以假乱真,以次充。
    • 3、作为韩国牙科的代表,仿真牙在选材和艺上,对牙齿表面的透明边缘、发育沟、横纹等细微结构进行精确模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 4、到了最后,两个人甜甜蜜蜜的样子连秦嗣源都觉得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了。
    • 5、有些奸商做黑生意,常常以假乱真,将假货制造得天衣无缝,令人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真缺德。
    • 6、真龙,在杨凡的见识中,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以元气凝聚出如此真实的龙体来,这已经超出了凝气成兵的范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jiǎ,jià
    • 注音ㄐㄧㄚˇ,ㄐㄧㄚ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NHC
    • 五行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jià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 拼音luàn
    • 注音ㄌㄨㄢ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DN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 拼音zhēn
    • 注音ㄓㄣ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HWU
    • 五行

    (1)(形)真实;真诚

    (2)(副)的确;实在(强调程度深):时间过得~快!|“人勤地不懒”这话~不假。

    (3)(形)清楚确实: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