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识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ㄌㄩㄝˋ ㄕˊ ㄓ ㄨˊ
常用成语
畧識之無
LSZW
动宾式成语
近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 1、祖母略识之无,但不足以通诗文、读小说。
- 2、我有什么知识?不过略识之无而已!
- 3、当我将这则新闻讲述给一个略识之无的老人听时,他沉吟半晌,说道“政府的话可不能轻易说出口,说了就得算话。
- 4、残年无儿,后顾茫茫,今幸吾侄掌教是乡,辱日莩末之亲,遗此一块肉,意欲重累吾侄,为老夫训迪,俾得略识之无,不堕诗书旧业,皆出吾侄所赐。
- 5、但凡略识之无,没有人不知道“夜郎自大”这句成语。
字义分解
- 拼音lüè
- 注音ˋ
- 笔划11
- 繁体略
- 五笔ltkg
- 五行火
(1)(形)简单;略微:大~|粗~|~图|这个提纲写得太~了。
(2)(名)简单扼要的叙述:史~|事~。
(3)(动)省去;简化:从~|中间的话都~去了。
(4)(动)计划;计谋:策~|战~|雄才大~。
(5)(动)夺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識
- 五笔YKWY
- 五行金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略识之无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