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行
  • 【拼音】:  

    zhòu fú yè xíng

  • 【注音】:  

    ㄓㄡˋ ㄈㄨˊ 一ㄝˋ ㄒ一ㄥ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晝伏亱行

  • 【简拼】:  

    ZFYX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行;不能读作“hán”。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语法:

    昼伏夜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秘密赶路。

  • 示例: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陈毅《寄友》

  • 近义词:

    昼伏夜动昼伏夜游

  • 反义词:

    日夜兼程

    • 1、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部队昼伏夜行,赶往前线。
    • 2、两舰从福州起航,一路上昼伏夜行,终于在第五天回到了威海卫港口。
    • 3、所以他只有一个人昼伏夜行,冒着生命危险过沙漠、戈壁,向西而来!
    • 4、经过五天的昼伏夜行,那日下午,苗民先遣队到达了敌营附近,队伍即行休整,以利夜晚战斗。
    • 5、苏武昼伏夜行,尽量避开汉军和小股的匈奴军,以防不测。
    • 6、他沿着长长的铁路线一直向西行进,昼伏夜行,鞋底磨穿了洞,脚底板磨破了,打起了血泡,疼痛不已,他一直坚持着。 

    字义分解

    • 拼音zhòu
    • 注音ㄓㄡ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NYJG
    • 五行

    (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夜|白~。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DY
    • 五行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 拼音
    • 注音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WTY
    • 五行

    (1)(名)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或‘昼’相对):~晚|白天黑~|三天三~。

    (2)(名)〈方〉指天黑;入夜:天快~了。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