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g lóng fú hǔ
ㄒ一ㄤˊ ㄌㄨㄥˊ ㄈㄨˊ ㄏㄨˇ
常用成语
降龍伏虎
XLFH
联合式成语
降;不能读作“jiànɡ”。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伏;不能写作“复”。
成语意思
解释: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语法:
降龙伏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英语: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come powerful adversaries
日语:
竜虎(りゅうこ)をなびかせる
其他:
<德>Drachen bǎndigen und Tiger zǎhmen--mit dem Mǎchtigen fertig werden kǒnnen
近义词:
反义词:
- 1、他这两只手,论力气虽不能降龙伏虎,但却能设计出人造卫星。
- 2、在自然灾害面前,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会有降龙伏虎的力量战胜它。
- 3、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 4、如今人民群众治山治水,真有降龙伏虎的本事。
- 5、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 ()
- 6、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伏
- 五笔WDY
- 五行水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与降龙伏虎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