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zhàn zhī dì
ㄙˋ ㄓㄢˋ ㄓ ㄉ一ˋ
生僻成语
四戰之地
SZZD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
《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语法:
四战之地作宾语;指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示例: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九回:“且东邻象州,西界桂平,又是四战之地。”
英语:
a battlefront in numerous wars
近义词:
- 1、之前也不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居然被派到了义武军这种四战之地担任观察使。
- 2、就宋某拙见,沿长江向西速速撤出这四战之地为上……
- 3、所谓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郑国疆土,放在军事上却是强敌环伺的“四战之地”。
- 4、之所以会是如此,主要是因为如今不仅仅是大同,就连这太原附近眼瞅着也将成为了四战之地,即便是判了“流放”。
- 5、韩国地处四战之地,我本人也是才疏学浅。
- 6、开玩笑,这里可是四战之地,未来尸骨遍野,民不聊生。
字义分解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四
- 五笔LHNG
- 五行金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戰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地
- 五笔FBN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与四战之地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