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
  •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 【注音】:  

    ㄐ一ㄝ ㄌㄞˊ ㄓ ㄕ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嗟來之食

  • 【简拼】:  

    JLZS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嗟;不能读作“jué”。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 成语意思

  • 解释: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语法:

    嗟来之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示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 英语:

    a handout

  • 近义词:

    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 反义词:

    自食其力

    • 1、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寧死也不肯接受。
    • 2、但人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乞丐为了尊严宁肯饿死。
    • 3、这种嗟来之食,难以下咽。
    • 4、他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 5、读一读嗟来之食有一年,齐国遭受大灾荒,饥民遍野。
    • 6、所以,不食嗟来之食就表示人穷而有志气,不能因为贫困就被人瞧不起。

    字义分解

    • 拼音jiē
    • 注音ㄐㄧㄝ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UDA
    • 五行

    (1)(动)〈书〉叹息。

    (2)文言叹词。

    • 拼音lái
    • 注音ㄌㄞ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OI
    • 五行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í,sì
    • 注音ㄕˊ,ㄙ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YVE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