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译文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春怨注解

1
纱窗:蒙纱的窗户。
2
日落:太阳慢慢落下。
3
金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4
空庭:幽寂的庭院。
5
欲:一作“又”。

春怨背景

这首诗应是诗人应举不第,有怀才不遇之感时创作的,借一个被抛弃、被遗忘的女子之口表达自伤自怨的情绪。

春怨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前两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后两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

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作者简介

刘方平
刘方平 唐代诗人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渡潇湘。
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
晚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
猿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
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
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