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译文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注解

1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3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4
海:一作“明”。
5
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6
借问:犹询问。
7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8
凡几:共计多少。
9
从风:随风。
10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背景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赏析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代诗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身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声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
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