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译文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驾车徐徐驶出了关隘,在深秋时节首次踏上去往边塞的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要是问我这是为什么,平生最看重的就是知遇之恩。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风吹动山下草儿舞动,把马系在了河边的树干上。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服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一天到头多次回望归途。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离开家乡的时候还因时间不长而高兴,如今身披戎甲已经衰老了。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大概是因为幽静的北方寒冷,但又想到是我衣衫单薄。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要是离去的话不必多言,只是报答知遇之恩。

驾车徐徐驶出了关隘,在深秋时节首次踏上去往边塞的路。要是问我这是为什么,平生最看重的就是知遇之恩。风吹动山下草儿舞动,把马系在了河边的树干上。服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一天到头多次回望归途。离开家乡的时候还因时间不长而高兴,如今身披戎甲已经衰老了。大概是因为幽静的北方寒冷,但又想到是我衣衫单薄。要是离去的话不必多言,只是报答知遇之恩。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注解

1
弭盖:控驭车驾徐徐而行。盖,车盖,借指车
2
穷秋:深秋
3
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4
奉役:服役
5
良:
6
回瞻:回望
7
屡:多次
8
去乡:离开家乡
9
故:衰老
10
岂:大概
11
惟:因为
12
念:考虑
13
素:朴素
14
酬:报答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赏析

本诗表达了诗人远赴边关,仕途不顺的失意之感。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 唐代诗人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
半夜军书至,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欻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落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
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
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
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美质简琼瑶,英声铿金石。
烦君竟相问,问我此何适。
我因赞时理,书寄西飞翮。
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
群材既兼畅,顾我在草泽。
贵无身外名,贱有区中役。
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
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
旧国不得归,风尘满阡陌。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