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女色无定美,宠至美则多。
士才无定称,用显称已过。
长字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觉耻,母怜不加诃。
出户一囊麝,见人双眼波。
情动笑难止,语娇音屡讹。
都人口如沸,观者踵相摩。
因缘幸充选,恩泽成偏颇。
少费万金珠,一呼千绮罗。
佯愁惨白日,猛唾倾天河。
东邻有贤女,春绿涵脩蛾。
花艳不裁翦,玉光无切磋。
自小固闻礼,藏头岂知他。
亲戚尚未见,媒官当奈何。
过时谁访问,生世就蹉跎。
岂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
岂不有奉养,春{左食右喜}与机梭。
列女不得传,乐府无人歌。
容华日衰落,涕泣坐滂沱。
富贵易脩饰,贫贱多笑呵。
柳下无仲尼,小官终灭磨。
进退在勇决,迟疑两皆蹉。
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
进当取势位,健笔为干戈。
胡然守一节,独自埋随和。

作者简介

李觏
李觏 宋代诗人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虎跑本何为,彼将对以臆。
有如大丈夫,卓尔抱刚直。
盗泉既不饮,譖人亦不食。
山中小禽兽,何足劳捉搦。
勇气无气泄,爪地成遗迹。
地神嘉乃诚,水源如开闢。
寻常窃六畜,夜傍人墙壁。
是与豺狼同,闻此宜惭色。
丹灶久已毁,井泉空独存。
此地非常地,今人非昔人。
我愿刀圭药,轻举朝月宸。
一言洗天日,万物归阳春。
群仙谁嫉妬,使我身漂沦。
俯视废井水,欲饮碍荆榛。
徘徊片云下,泣涕沾衣巾。
少壮几何时,且醉樽中醇。
吴江之南,是曰丰国。
五种之生天下食,一岁不登,吾民菜色。
如何天不仁,纵彼旱孽称其神。
矫矫赤龙推火轩,来自东南山。
咸池愞水不敢沃,阳侯失色愁烹煎。
况兹畎亩流涓涓,何足吸之唇齿间。
但见禾与黍,蓬勃红尘起。
土伯敕其属,扫路迎饥鬼。
哀哉氓{上山下虫}{上山下虫},托身釜鬲惟蒸炊。
小人怨咨君子知,天生天杀今其时。
我闻皇穹大德在生育,爱养万物同婴儿。
产民之身赋民食,中道绝之何所为。
当时冥冥间,委任非其宜。
山川之神各守土,群龙受位司天池。
上帝当轩亲戒敕,十日一雨无愆期。
帝心仁且信,临下固不疑。
谓言庶事有分职,屏去视听思无为。
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
弄天之权侮人命,贪嗜牛羊邀祭祀。
忽焉一物不称情,因教此旱灾生灵。
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谏,头枕天鼓眠不醒。
帝在紫微垣,下隔千里云。
徒劳衔血向空哭,帝心虽圣安得闻。
北斗侍帝侧,翰运气母均四时。
五星暨众宿,照曜亡偏私。
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轻天威。
定是机务繁,耳目有所遗。
小臣亦何者,草莽负奇节。
欲系神颈无长绳,欲斩龙头剑锋缺。
皇穹如未察凶邪,空使小臣心郁结。
已解琴中意,更加絃上声。
他人郑卫杂,此手鬼神惊。
深夜众籁息,寒天孤月明。
四邻应得睡,濁酒且同倾。
累圣多材艺,留神翰墨间,皇坟非小道,玉版遍藏山。
上士持三学,西行谒九关。
奎华如可捧,归伴白云閒。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