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译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塞上听吹笛注解

1
雪净:冰雪消融。
2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3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4
羌笛:羌族管乐器。报警的烽火楼。
5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6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塞上听吹笛赏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代诗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如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
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路陲。
时逢大道无难阻,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落辞君几徂暑。
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
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妾家夫婿轻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
愿言行路莫多情,送妾贞心在人口。
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那可依。
闻说行人已归止,乃是向来赠金子。
相看颜色不复言,相顾怀惭有何已。
从来自隐无疑背,直为君情也相会。
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
此时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莫道向来不得意,故欲留规诫后人。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
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
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
且欣清论高,岂顾夕阳颓。
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
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
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
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
与君从此辞,每恐流年催。
如何俱老大,始复忘形骸。
兄弟真二陆,声名连八裴。
乙未将星变,贼臣候天灾。
胡骑犯龙山,乘舆经马嵬。
千官无倚著,万姓徒悲哀。
诛吕鬼神动,安刘天地开。
奔波走风尘,倏忽值云雷。
拥旄出淮甸,入幕征楚材。
誓当剪鲸鲵,永以竭驽骀。
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赖得日月明,照耀无不该。
留司洛阳宫,詹府唯蒿莱。
是时扫氛祲,尚未歼渠魁。
背河列长围,师老将亦乖。
归军剧风火,散卒争椎埋。
一夕瀍洛空,生灵悲曝腮。
衣冠投草莽,予欲驰江淮。
登顿宛叶下,栖遑襄邓隈。
城池何萧条,邑屋更崩摧。
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
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
遂除彭门守,因得朝玉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
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自从拜郎官,列宿焕天街。
那能访遐僻,还复寄琼瑰。
金玉本高价,埙篪终易谐。
朗咏临清秋,凉风下庭槐。
何意寇盗间,独称名义偕。
辛酸陈侯诔,叹息季鹰杯。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
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酬赠徒为尔,长歌还自咍。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