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四首四禅寺
游泰山四首四禅寺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作者简介

苏辙
苏辙 宋代诗人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尚书郎晋陵李公,秉性直而和,少従道士得养生法,未五十,去嗜欲,老而不衰,为南都通守。
其西堂北牖下,池生菖蒲,开花三四,芬馥可爱。
以书占之曰:此寿考之祥也。
”因名其堂曰寿花”,而余为作诗记之。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忆昔补官太皞墟,泮宫萧条人事疏。
日高鼾睡声嘘嘘,往还废绝门无车。
君为户曹畏简书,放怀疏懒亦似余。
相逢语笑夜踌躇,烹煮梨栗羞殽蔬。
官居一去真蘧庐,东来失计悔厥初。
夜闻桴鼓惊阎闾,事如牛毛费耘鉏。
违失真性従吏胥,目视紾臂邀徐徐。
羡君不出心自如,北潭秋水多鞭蕖。
青荷包饭蒲为菹,修然独往深渊鱼。
人生如此乐有余,胡为自投槛中狙。
东来亦何求,聊欲观海岱。
海西上千里,将行勇还退。
岱阴即齐疆,南往曾历块。
春深草木长,山暖冰雪溃。
中巷无居人,南亩释耕耒。
车従八方至,尘坌百里内。
牛马汗淋漓,绮纨声綷纟蔡。
喧阗六师合,汹涌众流汇。
无复问谁何,但自舍耽爱。
龙鸾画车服,贝玉饰冠佩。
骅骝蹴腾骞,幡旆飞暗暧。
腥膻及鱼鳖,琐细或蒲菜。
游墯愧无赍,技巧穷殊态。
纵观?咢未已,精意殚一酹。
出门青山屯,绕廊遗迹昧。
登封尚坛壝,古观写旗队。
戈矛认毫末,舒卷分向背。
雍容太平业,磊落丰碑在。
往事半蓬蒿,遗氓但悲慨。
回瞻最高峰,远谢徂徕对。
欲将有限力,一放目所迨。
天门四十里,预恐双足废。
三宿遂徘徊,归来欲谁怼。
前年道轘辕,直上嵩岭背。
中休强饮食,莫宿时盥颒。
稍知天宇宽,不觉人寰秽。
岁时未云久,筋骸老难再。
山林无不容,疲薾坐自碍。
自知俗缘深,毕老守阛阓。
何当御清风,不用车马载。
松庭散朝日,棘户启秋风。
鹄鹭纷来下,旌旗俨未攻。
驰词看倚马,余力送征鸿。
逸足谁先到,孤标想暗空。
晶荧双镜并,高下片言公。
老病方耽睡,飞沉一梦中。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
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
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