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译文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注释殊:还。

赏析诗人见到群雁北归有定期,联想到自身却不知何时才能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将心中的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复杂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注解

1
阳月:阴历十月。
2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3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4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5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即为“岭头”。

作者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 唐代诗人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