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乡的词语

  • 151、郑乡: 1.同"郑公乡"。 2.用以美称人的乡里。
  • 152、郑公乡:《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 153、四乡八镇: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
  • 154、瘴乡: 1.指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 155、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156、杖乡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 157、杖乡:《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梁沈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代指六旬老人。
  • 158、乡丈:对同乡老年男子的敬称。
  • 159、毡乡: 1.亦作"毡乡"。 2.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 160、金寨乡: 金寨乡位于巴山北麓,旬阳县南端,东与本县沙阳乡、白河县西营镇相接,南与本县赤岩镇相邻,西与本县神河镇相连,北与本县棕溪镇接壤。
  • 161、黄寨乡: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乡位于崇信县北部塬区,总面积96.7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
  • 162、乡债: 1.指农村里的高利贷。
  • 163、乡葬:古代谓每乡建一大墓,以葬弃尸。
  • 164、越乡:远离故乡。
  • 165、乡元:金代科举乡试第一名称"乡元"。
  • 166、乡曲之誉:指乡里的称誉。
  • 167、羽乡:《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后以"羽乡"指仙乡。
  • 168、渔乡: 1.渔民聚居的地区。
  • 169、乡隅:乡村偏僻之处。
  • 170、乡友: 乡友xiāngyǒu (1) 同乡的人;乡亲 例 哪位乡友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火速禀报,必有重谢 英 fellow villager
  • 171、乡邮: 乡邮xiāngyóu (1) 在乡村投递邮件 英 rural postal service
  • 172、乡邮员:指在村镇间投递邮件的邮递员。
  • 173、乡佣:乡农﹑乡村雇工。
  • 174、乡勇:乡兵,地方武装。
  • 175、异乡: 异乡yìxiāng (1) 外乡,外地他乡 例 飘泊异乡 英 foreign land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XT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习乡尚齿。——《礼记·王制》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各乡逆夷(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8) 地方;处所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12)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