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勇
拼音:xiāng yǒng
注音:ㄒ一ㄤ ㄩㄥˇ

乡勇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乡兵,地方武装。

引证解释:

⒈ 乡兵,地方武装。

《三国演义》第一回:“飞(张飞 )曰:‘吾颇有资财,当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是时各路官军临阵,輒令乡勇居前,緑营兵次之, 满兵吉林索伦又次之。”
徐特立《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所谓乡勇,就是地方武装,为保卫自己家乡而战、保卫桑梓而战。”

国语词典:

保护地方的武装部队。清时曾国藩所练的湘军、李鸿章所练的淮军,起初皆属乡勇。

网络解释:

乡勇

  • 雍正八年(1730),鄂尔泰镇压西南少数民族乌蒙部落时,就利用过乡兵,一般认为这是清代使用乡兵之始。乾隆末年,由于八旗兵业已腐朽,不堪战斗,绿营兵也暮气日深,渐趋腐败,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时,不得不招募地方“义勇”,与官兵并用。
  •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XTE
    • 五行

    (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

    (2)(名)家乡:~音|背井离~。

    (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

    • 拼音yǒng
    • 注音ㄩ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CELB

    (1)(形)大胆;勇敢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