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
  • 【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 【注音】:  

    ㄆ一ˇ ㄈㄨ ㄓ ㄩㄥ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PFZY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 出处:

    《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 语法:

    匹夫之勇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 英语:

    animal courage

  • 俄语:

    на одной хрáбрости

  • 日语:

    匹夫(ひっぷ)の勇(いさみ)

  • 其他:

    <德>Tollkühnheit<法>bravoure aveugle

  • 近义词:

    一夫之勇血气之勇有勇无谋

  • 反义词:

    深谋远虑

    • 1、打仗要讲究策略,光有匹夫之勇是不够的。
    • 2、别让有人流血,别逞匹夫之勇
    • 3、那只是匹夫之勇,不值得我们讨论。
    • 4、这种隻身潜入匪窟的做法,根本就在逞匹夫之勇,是徒劳无功的。
    • 5、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 6、临事要戒慎小心,不是光凭匹夫之勇就能解决问题。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AQV
    • 五行

    (1)(动)比得上;相当;相配:~敌|~配。

    (2)(动)单独:~夫。

    (3)(量)用于马、骡等:二~马。

    (4)(量)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一~绸子|两~布。

    • 拼音fū,fú
    • 注音ㄈㄨ,ㄈ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WI
    • 五行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yǒng
    • 注音ㄩ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CELB

    (1)(形)大胆;勇敢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