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焉尔: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2、焉逢: 1.十干纪年法,太岁在甲之名。
  • 3、焉乃:亦作'焉乃'。连词。于是。
  • 4、焉廼:于是。
  • 5、焉酸: 1.草名。
  • 6、焉耆:古代焉耆国。
  • 7、焉支: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汉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 8、焉耳: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9、焉乌:"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 10、焉提:即阏氏。匈奴对王后的称呼。
  • 11、焉能:怎么能?
  • 12、焉知:  哪知;怎知。
  • 13、焉耆明屋:古代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库尔勒与焉耆之间,地名七格星。"明屋"是维吾尔语"千佛"之意。遗址规模很大,分南北两个大寺,在北大寺西北还有十个石窟。寺院创建于两晋,现存遗址是唐至元代的建筑物。出土的壁画﹑塑像残块和建筑装饰等,都是研究当时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
  • 14、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 15、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 16、焉耆一龟兹语: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焉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下焉者:《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注:"下谓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 2、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含有“于是”的意思。察:仔细看,觉察。习惯于某些事物,就觉察不出其中的问题。也作“习而不察”。
  • 3、习焉弗察:犹言习焉不察。
  • 4、狡焉思逞: 见“狡焉思启 ”。
  • 5、惄焉如捣:惄焉:忧思伤痛的样子。忧思伤痛,心中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
  • 6、心焉如割:形容内心痛苦像刀割一样。
  • 7、轮焉奂焉: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 8、狡焉思启: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 9、狡焉思肆: 见“狡焉思启 ”。
  • 10、溘焉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
  • 11、眇焉悠邈: 年代久远。眇、悠、邈,都是久远的意思。
  • 12、人焉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能被隐藏和掩饰的了,那么就可以给此人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了。
  • 13、习焉不觉:犹言习焉不察。
  • 14、習焉不察: 1.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 15、乌焉成马: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 16、语焉不详: ◎语焉不详yǔyānbùxiáng 语焉不详(说了但不详细。“焉”字另有作兼词“于之”讲,“对烈士的事迹”,供参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17、终焉之志: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18、嗒焉若丧:形容懊丧的神情。
  • 19、择焉不精:虽然经过选择,但却不是精华。
  • 20、嗒焉自丧:形容怅然若失的样子。
  • 21、毛将焉附: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22、割鸡焉用牛刀: 割鸡焉用牛刀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1) 何需拿杀牛的刀来宰鸡。比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作 英 why make unnessarily great efforts to do trivial things as using a butcher's ox-cleaver to kill a chicken
  • 23、杀鸡焉用牛刀: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24、皮不存而毛焉附: 皮不存而毛焉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意思是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2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词语解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⒈  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英The only way to catch tiger cubs is to go into the tiger's den; 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引证解释⒈  喻不冒风险,就不能取得大的成功。引《后汉书·班超传》:“超 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 催军马随后而进, 刘封 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 忠 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毛泽东 《实践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唐 时避 李虎(李渊 祖父)讳,改作“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见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六。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北史·韦祐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国语辞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è yān dé hǔ zǐ ]⒈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引《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六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先士卒,古之名将皆然。」英语How do you catch the tiger cub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idiom)​;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成语解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2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词语解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⒈  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失去了基础,事物就无法存在。英with the skin gone,what can the hair adhere to — a thing cannot exist without its basis;引证解释⒈  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国语辞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⒈  比喻互相依附才能存在。参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条。
  • 2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29、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文字经过多次转抄,“乌”、“焉”误为“马”字。比喻事经辗转,易出讹谬。
  • 3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副词,又。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到哪里去呢?比喻人或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 31、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焉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恻焉: 1.犹恻然。
  • 2、儳焉: 1.轻贱貌;不庄重貌。 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 3.不安宁貌。 4.轻率,不慎重。
  • 3、蝉焉:亦作'蝉嫣'。 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又称'单阏'。
  • 4、忽焉:快速貌。
  • 5、介焉: 1.细微貌。介,通"芥"。 2.耿介孤高貌。
  • 6、眷焉:回视貌。焉,词尾。
  • 7、喟焉:感叹貌。
  • 8、飘焉:飘然;轻捷貌。
  • 9、阙焉: 1.缺少;不完备。 2.间断;延搁。
  • 10、飒焉:形容风声。 衰飒貌。迅疾貌。
  • 11、颯焉: 1.形容风声。 2.衰飒貌。 3.迅疾貌。
  • 12、少焉:1.少刻,一会儿。 2.过一会儿。
  • 13、恤焉:犹恤然。忧闷貌。
  • 14、厌焉: 犹安然。
  • 15、欻焉:亦作'歘焉'。犹忽然。
  • 16、嗒焉:《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陆德明释文:''荅焉',本又作嗒。'后以形容怅然若失的样子。
  • 17、荅焉:相忘貌。
  • 18、乌焉: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
  • 19、异焉: 异焉yì yān (1)对此(感到)惊异 英 feel surprised at
  • 20、于焉:从此;于此。
  • 21、斩焉:因丧哀痛貌。
  • 22、语焉:语焉不详 yǔyānbùxiáng 粗略谈及,没有说得很详细。焉,语助词,韩愈《原道》:“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荀子。扬,扬雄语焉不详 说了但不详细。“焉”字另有作兼词“于之”讲,“对烈士的事迹”,供参考。
  • 23、终焉:终,终结,完结;焉,语气助词。临终,最后,末期。
  • 24、于是焉: 1.犹于是乎。
  • 25、下必甚焉: 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
  • 26、有同嗜焉: 一个汉语名句,原文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 27、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xīnbùzàiyān (1) 心里不在这里。形容思想不集中 例 他心不在焉地听他们讲话 英 unheeding;absent-minded;inattentive;be preoccupied with sth.else;one's mind is not on what one is doing
  • 28、化物出焉: “化物出焉”指小肠的生理功能而言,小肠接受来自于胃腐熟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食物精华,去其糟粕。
  • 29、罪莫大焉: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
  • 30、善莫大焉: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原句出自于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 31、天地位焉:“天地位焉”出自《礼记·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南宋叶适及一些现代学者对其的解释为“天地各得其位”。而学者聂文涛将其意思延伸为得道多助,是”天地赋予其位“的意思。
  • 32、有子存焉: 有子存焉yǒuzǐcúnyān (1) (还)有儿子在。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例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英 has still son
  • 33、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词语解释⒈  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 34、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词语解释⒈  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 3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焉组词,焉的组词,焉字怎么组词,焉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焉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焉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6个,焉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1个,焉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5个。
  • 拼音yān
  • 注音ㄧㄢ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HGO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2) 鸟名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3) 通“颜”(yán)。额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代词(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2) 又如:心不在焉(3) 哪里或那里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 什么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5) 怎么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副词(1)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2)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3) 又如:焉始乘舟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助词(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