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诸般: 诸般zhūbān (1) 各种;许多种 例 诸般方法 英 various;different kinds of;many
  • 2、诸曹: 1.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
  • 3、诸娣: 1.众妾。
  • 4、诸凡: 1.所有﹔一切。
  • 5、诸坊: 1.隋唐时以坊为名的各官署。
  • 6、诸父: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指伯父和叔父。
  • 7、诸葛: 诸葛Zhūgě (1) ——复姓 英 surname
  • 8、诸姑: 1.父之众姊妹。
  • 9、诸刿:春秋时曹刿和刺客专诸的并称。
  • 10、诸侯: 诸侯zhūhóu (1)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例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苏洵《六国论》 英 the feudal princes;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 11、诸姬: 1.指同是姬姓的女子。 2.众姬姓之国。 3.众女伎。
  • 12、诸加: 1.指各种增加的祭品。
  • 13、诸尖: 1.鸽的一种。
  • 14、诸劫: 1.诸贼盗。
  • 15、诸舅: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 16、诸僚: 1.同僚。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岭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
  • 17、诸漏: 1.佛教语。各种烦恼。漏﹐指贪欲﹑瞋恨﹑愚痴带来的烦恼。
  • 18、诸吕: 1.指汉代吕后的亲信吕产﹑吕禄等。
  • 19、诸蛮: 1.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20、诸牧: 1.四方长官。
  • 21、诸倩: 1.各个女婿。
  • 22、诸卿: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 3.诸多年少长者。
  • 23、诸逑: 1.祭星的神祠。
  • 24、诸渠: 1.传说中的鬼怪名。
  • 25、诸戎: 1.古代称众少数民族。
  • 26、诸申:女真的另一译写形式。明代记载作朱先﹐清初记载作诸申。天聪九年年清太宗采用'满洲'为族称后﹐被废弃。 历史上满族内部的一个阶层。在贝勒 贵族 以下﹐阿哈 奴仆 以上。
  • 27、诸绳: 1.传说中的水名。
  • 28、诸妄: 1.所有﹐一切。
  • 29、诸卫: 1.古代官名。宫廷仪卫队长。 2.仪卫队。
  • 30、诸纬: 1.指《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等各种纬书。
  • 31、诸惟: 1.书信用语。谓诸多事宜中希望注意某一件事。
  • 32、诸务: 1.指各种家产。 2.各种事务。
  • 33、诸夏:古代对中国的泛称。
  • 34、诸姓: 1.众子孙。 2.指古代少数民族各种姓。 3.别的姓氏。
  • 35、诸兄: 1.所有同宗之兄。
  • 36、诸许: 1.犹许多。
  • 37、诸彦: 1.众贤才。
  • 38、诸宜: 1.各项事宜。
  • 39、诸衧: 1.见"诸于"。
  • 40、诸缘: 1.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
  • 41、诸蔗:甘蔗。
  • 42、诸柘: 1.见"诸蔗"。
  • 43、诸蛰: 1.各种冬眠于土中的虫。
  • 44、诸生: 诸生zhūshēng (1)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例 诸生学于太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例 诸生许用德。——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 45、诸多: 诸多zhūduō (1) 许多;多得难以应付 例 诸多不便 英 a lot of;a good deal;great
  • 46、诸位: 诸位zhūwèi (1) 敬辞称各位 例 诸位父老乡亲,小人对不住了 英 Gentlemen!Sirs!everybody
  • 47、诸事: 诸事zhūshì (1) 对个人产生影响的事物的总和 例 我希望你诸事顺利 英 all;everything
  • 48、诸子: 诸子zhūzǐ (1)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例 诸子及经史。——明·顾炎武《复庵记》 英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or their works
  • 49、诸天:1.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2.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
  • 50、诸冯: 1.古地名。《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杨伯峻注﹕"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县南五十里。"一说在山西。
  • 51、诸君: 诸君zhūjūn (1) 各位 例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英 ladies and gentlemen (2) 又 例 诸君无意则已。
  • 52、诸怀: 1.传说中的兽名。
  • 53、诸谢: 1.指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
  • 54、诸稽: 1.天神名。 2.复姓。春秋时有诸稽郢。见《国语.吴语》。
  • 55、诸母: 1.庶母。 2.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 3.特指伯母﹑叔母。
  • 56、诸孤: 1.众孤儿。
  • 57、诸番: 1.旧时指西北边境各少数民族。
  • 58、诸于: 1.亦作"诸衧"。 2.古时妇人穿的宽大上衣。 3.泛指妇人装束。
  • 59、诸孙: 1.本家孙辈。
  • 60、诸少: 1.众年轻子弟。
  • 61、诸比: 1.天神名。
  • 62、诸华: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
  • 63、诸有: 1.所有﹐一切。
  • 64、诸司:众官吏﹔众官署。
  • 65、诸弄: 1.各种曲调。
  • 66、诸趣: 1.佛教语。六道轮回的别称。佛教的轮回说认为人死后神识进入轮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恶业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
  • 67、诸尘: 1.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 68、诸科: 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2.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 69、诸犍:传说中的兽名。
  • 70、诸罗: 1.古时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71、诸公:1.众公卿。 2.诸多年老长者。3.各位人士。
  • 72、诸白: 1.骏马名。
  • 73、诸相: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
  • 74、诸御: 1.嫔妃。 2.官名。军中理事官员。 3.复姓。春秋齐有诸御鞅。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 75、诸逐: 1.见"诸逑"。
  • 76、诸色: 1.各色﹐各种(事或物)。
  • 77、诸水: 1.各条水流。 2.各样的水。
  • 78、诸越: 1.春秋时越国。诸﹐助词。后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2.指百粤。
  • 79、诸余: 1.其他﹔其馀。 2.一切﹔种种。
  • 80、诸蕃: 1.指边疆各少数民族。
  • 81、诸钩: 1.传说中的山名。
  • 82、诸胡: 1.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 83、诸毛: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 84、诸处: 1.他处。 2.处处﹔各处。
  • 85、诸妇: 1.兄弟之妻的统称。
  • 86、诸真: 1.诸仙人。
  • 87、诸正: 1.古代官名。
  • 88、诸资: 1.传说中的水名。
  • 89、诸校: 1.古时指军队各部。 2.众军校。
  • 90、诸王: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众王。 星名。
  • 91、诸书: 1.诸子之书。
  • 92、诸人:众人。别人。
  • 93、诸品: 1.各种﹐多种。
  • 94、诸史: 1.众史官。 2.各种史书。
  • 95、诸使: 1.指唐以后受朝廷特派负责处理某种政务的官员。
  • 96、诸问: 1.问辩。
  • 97、诸行:各种品行。
  • 98、诸下: 1.众部下﹔众晩辈。
  • 99、诸恶: 1.各种恶行。 2.众恶人。
  • 100、诸贲: 1.古代勇士专诸和孟贲的并称。

诸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东诸侯:东方的诸侯。
  • 2、诡诸姓: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大夫夷诡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 3、命诸侯:古代因贡士之功而受天子赐命得以专征的诸侯。
  • 4、猥诸侯:汉代,王子封为侯者称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称彻侯。在长安者,皆奉朝请。其有赐特进者,位在三公下,称朝侯。位次九卿下者,但侍祠而无朝位,称侍祠侯。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随时见会,称猥诸侯。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 5、五诸侯: 古星名。属井宿,共五星。 古星名。属太微垣,共五星。
  • 6、望诸君: 1.战国时乐毅的封号。
  • 7、无诸台:古台名。在今福州市内于山上。汉闽越王无诸尝于重九日登此台行宴。
  • 8、八百诸侯:指殷末八百诸侯国。
  • 9、问诸水滨: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10、南海诸岛:南海诸岛一般指中国南海的各岛屿洲滩,古称长沙,分4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它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
  • 11、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fǎnqiúzhūjǐ (1) 求:寻求。诸:“之于”的合音。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 例 发而不中,则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礼记》 英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 12、返求诸己: 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 13、铭诸肺腑:比喻永记不忘。
  • 14、付诸东流: 付诸东流fùzhū-dōngliú (1) 物件投付于东流之水,一去不返。喻功败垂成、希望成灰 英 all one's efforts wasted;irrevocably lost
  • 15、付诸一笑: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
  • 16、付诸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 17、付诸一炬:一把火全部烧了。
  • 18、付诸度外: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19、付诸实践: 就是某件事、计划开始在实践中执行。诸:兼词,之于。
  • 20、付诸阙如: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以上是对古文的解释。
  • 21、付诸实行: 付诸实行,注音为fùzhūshíxíng,释义为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22、付诸行动:付之于行动
  • 23、付诸实施: 把某项方案、办法等进行实施。
  • 24、铭诸心腑:牢牢铭记在心里,比喻永记不忘。
  • 25、置诸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 26、公诸于世: 公诸于世gōngzhūyúshì (1)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例 必须把这件事公诸于世 英 make public (2) 也说“公诸于众”
  • 27、公诸同好: 公诸同好gōngzhū-tónghào (1)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有同样爱好的人共同享受 英 share enjoyment with those of the same taste
  • 28、衮衮诸公: 衮衮诸公gǔngǔn-zhūgōng (1) 源源不断而繁杂 英 go on and miscellaneous (2) 旧时称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英 mediocre and incompetent high-ranking official
  • 29、十二诸侯: 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指战国时梁、楚、齐、赵、韩、鲁、卫、曹、宋、郑、陈、许十二国的君主。 泛指各诸侯国。
  • 30、名显诸侯:在诸侯当中显亲扬名.古代诸侯影响很大,所以“名显诸侯”形容名气很大。
  • 31、乌衣诸郎:指东晋时王谢两大贵族的子弟。
  • 32、藏诸名山: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 33、铭诸五内:深深刻在内心深处,永远不会忘记
  • 34、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 35、失诸交臂: 失诸交臂shī zhū jiāo bì (1) 当面错过好机会 例 机会难得,幸勿失诸交臂 例 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便失诸交臂。(交臂:擦肩而过。)——清·梁启超《民国初年之币制改革》 英 just miss the person or opportunity;just miss sb.or sth.at close range
  • 36、诉诸公论: 诉诸公论sùzhū-gōnglùn (1)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 例 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 英 ventilate
  • 37、诉诸武力:诉诸公论 sùzhū-gōnglùn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
  • 38、提坦诸神: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娅所生的十二个子女。受母亲唆使,克洛诺斯阉割并推翻了乌拉诺斯,成为新王。
  • 39、投诸四裔: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40、讬诸空言: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41、托诸空言: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42、放诸四裔: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 43、如运诸掌:  形容极其容易。
  • 44、如指诸掌:《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 45、置诸度外: 1.见"置之度外"。
  • 46、形诸笔墨: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47、一切诸佛: 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 48、中妇诸子:古代掌教宫女之官。
  • 49、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50、有量诸相: 佛教术语,凡实体为绝待,故为无彼此之限量者,然有为之事相,则必不得无彼此之限量,此谓之有量诸相。即世间一切之事物,尽有限量,故是一事相,而非实体,体者,一味平等无限绝待也。
  • 51、形诸词色: 在言语神情上都表现出来。
  • 52、放诸四夷: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 53、公诸于众:公诸于世 gōngzhūyúshì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必须把这件事公诸于世也说“公诸于众”。
  • 54、居诸不息:时光流逝。
  • 55、见诸报端:极其显而易见,视为重点。
  • 56、时处诸缘:随时随处。
  • 57、三请诸葛亮: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 58、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shìhòu Zhūgě Liàng (1) 谑语,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诸葛亮是未卜先知,他们是过后方知,所以称为事后诸葛亮 英 a 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be wise behind;prohphsy after the event
  • 59、举直错诸枉: 原意为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远离了。
  • 60、礼失而求诸野:谚语,意思是指古礼不传,可访民间。
  • 61、挟天子令诸侯:  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 62、放诸四海而皆准: 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
  • 63、死诸葛走生仲达: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 64、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 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
  • 65、挟天子而令诸侯:  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 66、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词语解释⒈  一译“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的私立大学。1861年创建于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设有建筑和城市规划、工程、人文和社会科学、斯隆管理、理科五个分院。
  • 67、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词语解释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⒈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引证解释⒈  三国 时 蜀 军主帅 诸葛亮 病死军中。 蜀 将 姜维 等遵 亮 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 军主帅 司马懿 ( 仲达 )率军追击,却见 蜀 军帅旗飘扬, 孔明 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引懿 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见《三国演义》第一〇四回。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傅尃 《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 诸葛 能走生 仲达 ’,千古奇事真堪诧。”
  • 68、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词语解释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⒈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引证解释⒈  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
  • 69、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词语解释⒈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成语解释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70、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词语解释⒈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71、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72、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7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 74、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广。“赛过”亦说成“顶个”或“合成一个”
  • 75、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词语解释⒈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成语解释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76、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词语解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⒈  比喻人多智广。“赛过”亦说成“顶个”或“合成一个”英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 Geliang,the master mind;
  • 77、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 词语解释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í gè zhū gě liàng ]⒈  比喻人多智慧高。引证解释⒈  比喻人多智慧高。引毛泽东 《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7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高。

诸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蟾诸: 1.见"蟾蜍"。
  • 2、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传说中仙人住所。
  • 3、付诸: 付诸fùzhū (1)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 例 统帅部所设想的计划…这些小组正将其付诸行动 英 transpose
  • 4、夫诸:传说中的兽名。
  • 5、忽诸:一下子;忽然。诸,助词。指忽然而亡。
  • 6、或诸: 犹或者。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 7、加诸:凌驾于。诬谤;乱说。
  • 8、礛诸:暂无释义
  • 9、礷诸: 1.同"厱诸"。 2.砺石﹐可用来治玉。
  • 10、鉴诸: 1.即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 11、居诸:指来往。
  • 12、揽诸:传说中食鬼的神名。
  • 13、梅诸: 1.亦作"梅菹"。 2.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 14、孟诸:亦作'孟猪'。亦作'孟潴'。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 15、匹诸:犹言譬之于。
  • 16、譬诸:譬之于﹔譬如。
  • 17、偏诸:衣服﹑鞋子和帘帷的花边。
  • 18、其诸:犹或者。表示测度的语气。
  • 19、诉诸: 诉诸sùzhū (1) 按某种方式办理 例 诉诸法律行动 英 resort to
  • 20、桃诸: 1.亦作"桃菹"。 2.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 21、悉诸: 1.亦称"悉老"。 2.传说为神农之师。
  • 22、因诸:相传为齐国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徐彦疏:"旧说云:即《博物志》云'周曰囹圄,齐曰因诸'是也。"按,今本《博物志》无此文。一说"因诸"为齐国放逐犯人的地区。见陈立《公羊义疏》卷六四﹑俞樾《群经平议.公羊传》。
  • 23、于诸: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何休注:"于诸,置也,齐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 24、瞻诸: 1.传说中的山名。 2.蟾蜍的别名。见《骈雅.释虫鱼》。
  • 25、詹诸:蟾蜍。动物名。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
  • 26、衆诸:1. 许多;各种。 三国吴胡综 《请立诸王表》:“ 光武 中兴,四海扰攘,众诸制度未徧而九子受国。” 2. 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唐骆宾王 《代女道士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千回鸟信説众诸,百过鶯啼説长短。” 唐张鷟 《游仙窟》:“女壻是妇家狗,打杀无文;终须倾使尽,莫漫造众诸。”
  • 27、贲诸:古代勇士孟贲和专诸的并称。
  • 28、扁诸: 1.剑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闾冢……铜椁三重,坟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阖闾以'鱼肠'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筑冶城于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一说"扁诸"当作"偏诸",谓剑饰,非剑名。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纟部》"绦"﹑朱起凤《辞通.六鱼》"偏诸"条。
  • 29、厱诸:磨玉的青石。
  • 30、剸诸: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
  • 31、望诸: 古泽名。 即望诸君。
  • 32、无诸: 汉时闽越王之名。建国于秦·闽中郡,约在今福建省。
  • 33、众诸: 1.许多;各种。 2.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 34、专诸: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 35、自诸: 1.犹其馀。
  • 36、急张拘诸:紧张慌乱貌;局促不安貌。
  • 37、急章拘诸: 1.见"急张拘诸"。
  • 38、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诸组词,诸的组词,诸字怎么组词,诸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诸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诸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63个,诸字在中间的组词有78个,诸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8个。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FT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诸便便,辩也。——《尔雅》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2) 又如:诸问(问辩)形容词(1) 众;各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2) 又诸将皆失色。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代词(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3) 作定语,相当于“其”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助词表示语气,相当于“啊”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名词(1) 干果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城诸及 防。——《春秋》(3) 姓。如:诸葛(复姓)(1) “之于”的合音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2) 又谋诸篆工。(3) 又匣而埋诸土。(4) 又献诸朝。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5) “之乎”的合音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子闻诸?——《左传》介词相当于“于”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