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苔
拼音:chūn tái
注音:ㄔㄨㄣ ㄊㄞˊ

春苔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日的苔藓。

引证解释:

⒈ 春日的苔藓。

晋陆机《婕妤怨》诗:“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
南朝梁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
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红树,春苔生兮覆緑泉。”

网络解释:

春苔

  • 春苔,原名孙福熙,浙江绍兴人。1915年毕业于浙江省省立第五师范。任小学教师,北大图书馆职员,曾参加“五四”运动,赴法留学两次,历任西湖艺术学院、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昆明难童学校校长,浙江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教授,上海市教育研究会主席,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北京编辑社高级编译。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
  •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n
    • 注音ㄔㄨ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WJF
    • 五行

    (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

    (2)(名)男女情欲:~情。

    (3)(名)姓。

    • 拼音tái,tāi
    • 注音ㄊㄞˊ,ㄊㄞ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CKF
    • 五行

    tái

    1.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苔。苔藓。苔原。

    tāi

    1. 〔舌苔〕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