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
拼音: | míng biān |
注音: | ㄇ一ㄥˊ ㄅ一ㄢ |
鸣鞭的意思
词语解释:
鸣鞭
(1) 抖动鞭子出声
例
英
(2)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挥鞭。挥鞭策马,动则有声,故称。
引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騂角弓,鸣鞭乘北风。”
《宋史·孟珙传》:“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敌一鸣鞭,即至城外。”
孙犁《秀露集·乡里旧闻》:“他从来也不像那些粗劣的驭手,随便鸣鞭、吆喝,以至虐待折磨牲畜。”
⒉ 指挥鞭打人。
引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
⒊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故又称静鞭。
引唐郑嵎《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
《宋史·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繖扇,鸣鞭。”
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每日间亲随车驾,只听鸣鞭,去螭头上拜跪。”
国语词典:
挥鞭。
网络解释:
鸣鞭
- 1、除夕之夜挂红灯,炎黄子孙表深情!辞旧迎新鸣鞭炮,华夏大地齐欢笑!福星高照福来到,福寿安康福寿重!福海禄山福禄通,龙年顺利万事兴!
- 2、皇帝服靴袍御垂拱殿,鸣鞭,内侍、阁门、管军依朔望常例起居;次引枢密、宣徽、三司使副、枢密直学士、内客省使以下至医官、待诏及修起居注官二员并大起居。
- 3、皇帝御殿,作乐鸣鞭,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
- 4、自古以来有个规矩,每座房屋或者大楼在筑基初期必须鸣鞭设宴。
- 5、小年到来新年近,金蛇来把飞马请。迎财纳福心欢畅,爆竹声声鸣鞭炮。灶神相随事成,焚香祭拜喜气旺。一声祝福提前送,小年快乐乐融融。
- 6、一切就绪以后,皇上在皇极门金台御幄中升座,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行五拜三叩之礼。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鳴
- 五笔KQYG
- 五行水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与鸣鞭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