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律
拼音:wén lǜ
注音:ㄨㄣˊ ㄌㄩˋ

文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律wénlǜ

(1) 文章的音律或法则

temperament or rule of articles

(2) 政令或法律

law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音律。

晋陆机《文赋》:“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
唐杨炯《<王勃集>序》:“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
宋苏轼《两欧阳许唱和以此句挑之》:“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⒉ 写作规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文律运用,日新其业。”
鲁迅《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我们都未曾研究过‘尺牍精华’或‘书信作法’,只是信笔写来,大背文律,活该进文章病院的居多。”

⒊ 法令。

《后汉书·方术传上论》:“以为力诈可以救沦敝,文律足以致寧平,智尽於猜察,道足於法令,虽济万世,其将与夷狄同也。”

网络解释:

文律

  • 文律,汉语词汇。
  • 拼音:wén lǜ
  • 释义:1、文章的音律。2、写作规律。3、法令。
  •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vfh
    • 五行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