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寒
拼音:níng hán
注音:ㄋ一ㄥˊ ㄏㄢˊ

凝寒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严寒。

引证解释:

⒈ 严寒。

《文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岂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李善注:“凝,严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唐孔颖达疏:“冬时凝寒之气在於地上,水又清轻,羽既稟其寒气,又象水声,故其数少。”
宋曾巩《降龙》诗:“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其时天气凝寒,注汤沃面过了,将残汤倾去,还有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内。过了一夜,凝结成冰。”

国语词典:

严寒、非常寒冷。

网络解释:

凝寒

  • 凝寒,拼音是níng há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严寒。
    • 1、凝寒岂为绿葱茏?照水横斜意万重。
    • 2、地始冻,土气凝寒,立冬果然一出场就给人们一个下马威。
    • 3、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 4、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5、夏季为阳盛之季,也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易解。
    • 6、走进了,月凝寒才看清城楼门上的大字,‘狗’。

    字义分解

    • 拼音níng
    • 注音ㄋㄧㄥ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UXTH

    (1)(动)结冰:

    (2)(动)注意力集中:~视。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FJU
    • 五行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