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拼音: | dú pì xī jìng |
注音: | ㄉㄨˊ ㄆ一ˋ ㄒ一 ㄐ一ㄥˋ |
词性: | 成语 |
独辟蹊径的意思
词语解释:
独辟蹊径
(1) 独自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比喻独创一种全新的与人迥异的风格、手法
英
引证解释:
⒈ 独自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方法。
引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於是楚风惩其弊,起而矫之。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説,独闢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文汇报》1982.9.24:“雍小源独辟蹊径巧构思,研制成我国首创电液组合泵。”
国语词典:
独自开辟新路。比喻独创新方法,而营造出一番新气象。
网络解释:
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的近反义词
- 1、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怎能写出文章?
- 2、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独辟蹊径,改造乐器,创作新曲,订定指法,使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 3、这篇散文就在独辟蹊径。
- 4、他独辟蹊径,攻破了这个难题。
- 5、他常常独辟蹊径,想出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主意。
- 6、马丁决定辞了作,独辟蹊径当作家。
字义分解
- 拼音dú
- 注音ㄉㄨˊ
- 笔划9
- 繁体獨
- 五笔QTJY
- 五行金
(1)(形)单独、独自。
(2)(副)唯独;表示唯一:~有一人。
(3)(形)自私;容不得人:这人真~。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qī,xī
- 注音ㄑㄧ,ㄒㄧ
- 笔划17
- 繁体蹊
- 五笔KHED
- 五行木
qī
1. [蹊跷](—qiao)奇怪,可疑:这事有点儿蹊。
xī1. 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
2. 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