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之战
拼音:shùn chāng zhī zhàn
注音:ㄕㄨㄣˋ ㄔㄤ ㄓ ㄓㄢˋ

顺昌之战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宋初年宋金之间的战役。1140年,金将兀术率军十万南下,进逼顺昌(治今安徽阜阳)。宋将刘fc22率军二万抵抗,激战数日,宋军大胜,金军被迫撤兵。

网络解释:

顺昌之战

  • 顺昌,即今安徽阜阳。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的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史称:“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n
    • 注音ㄕㄨㄣ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DMY
    • 五行

    (1)(动)顺着。

    (2)(动)向着同一个方向:~风。

    (3)(动)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

    (4)(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这篇文章还得~一~。

    (5)(动)趁便;顺便:~手关门。

    (6)(动)适合;如意:~心|~眼。

    (7)(动)依次:~延。

    (8)(动)顺从:归~。

    (9)(动)姓。

    • 拼音chāng
    • 注音ㄔㄤ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JF
    • 五行

    (1)(形)繁荣;兴旺:~明|蕃~|南~|武~|繁荣~盛。

    (2)(形)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