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吏
拼音:bì lì
注音:ㄅ一ˋ ㄌ一ˋ

辟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
谓躲避官吏的拘捕。

引证解释:

⒈ 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

《韩非子·八经》:“下约以侵其上……县令约其辟吏,郎中约其左右,后姬约其宫媛,此之谓条达之道。”

⒉ 谓躲避官吏的拘捕。

《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尝辟吏,吏繫吕后,遇之不谨。”

网络解释:

辟吏

  • 辟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lì,是指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也谓躲避官吏的拘捕。
  •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KQI
    • 五行

    (1)(名)旧社会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

    (2)(名)旧社会泛指官吏:大~|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