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
拼音:jiè dài
注音:ㄐ一ㄝˋ ㄉㄞˋ

借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借代jièdài

(1) 一种修辞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就是代替“少先队员”

melonymy

引证解释:

⒈ 修辞学辞格之一。甲乙两种事物性质不同而仍有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名称来代替甲事物的修辞方法,叫做借代。”此借造酒者之名代酒。此借“黄山谷”代黄山谷(黄庭坚 )的诗。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此借人之面部特征代人。 宋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之八:“常恐夜寒花索莫,锦茵银烛按《凉州》。”
此借地名代其地所出乐曲。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 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是条大路。”

如: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国语词典:

一种修辞学辞格。在语文中,放弃通常所用的本名或语词不用,另找其他相关的名称或语词来代替的修辞方法,称为「借代」。如汉代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善造酒者「杜康」代「酒」。

词语翻译

英语
metonymy
德语
Synekdoche (S, Sprachw)​

网络解释:

借代

  •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 1、并且将比喻,借代,拟人化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法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 2、修辞的辞格相当多,能够在词的义项增多过程中起作用的一般是比喻、比拟、借代、移觉、委婉、断取、别解等。
    • 3、“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译,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准确性,又显示文意的生动性。
    • 4、第四部分是柯尔克孜谚语的修辞特征,其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对比、反问等。
    • 5、理解、掌握修辞手法,默写常见的名句名言。
    • 6、借代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词汇类别。

    字义分解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1)(动)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图书馆~书|跟人~钱。

    (2)(动)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给别人使用;借出:~书给他|~钱给人。

    (3)(动)假托:~故|~端。

    (4)(动)凭借:~手(假手)。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AY
    • 五行

    (1)(动)代替、代理:~办。

    (2)(名)时代:古~。

    (3)(名)辈次:老一~。

    (4)(名)历史的分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