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之可惜
拼音:qì zhī kě xī
注音:ㄑ一ˋ ㄓ ㄎㄜˇ ㄒ一
词性: 成语

弃之可惜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留着无多大用处,扔掉又未免可惜。

引证解释:

⒈ 谓留着无多大用处,扔掉又未免可惜。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问脩 :‘何以知之?’ 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标本作品,弃之可惜,谨录全文。”

国语词典:

留著无用,扔掉可惜。

网络解释:

弃之可惜

  • 弃之可惜,成语,吃它的话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它却又未免可惜。其引申意应为某种利益太小,争取的话没有多大意思,放弃掉又觉得可惜。
  • 弃之可惜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这本书他越读越没意思,但又想把它读完,大概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吧。
    • 2、我正干着的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3、这些旧家,弃之可惜,不扔吧,又和这屋子的其他东西不协调。
    • 4、当爱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时,我们到底该让自己选择何去何从?
    • 5、“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如今还在玩谋士的玩家的真实感受。
    • 6、过去这个赛事实际上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赛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CAJ
    • 五行

    (动)放弃;扔掉。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kě,kè
    • 注音ㄎㄜˇ,ㄎㄜ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KD
    • 五行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NAJG
    • 五行

    (动)爱惜;吝惜;舍不得:~苍怜贫|~墨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