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苓
拼音: | fú líng |
注音: | ㄈㄨˊ ㄌ一ㄥˊ |
伏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2.彗星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见“伏灵”。
网络解释:
伏苓
- 1、龟苓膏主要的成分是龟板和土伏苓,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
- 2、经营山货、海味、糕类等,并以经营宁式糕类著称,经营的马蹄蛋糕、宁式伏苓糕、桔红糕等和时令节饼,蜚声四方。
- 3、土伏苓炖水鱼,有滋阴补虚、清热利湿之功,为阴虚湿热未清型痛风的辅助调理汤饮,且宜隔日一次。
- 4、在中医看来这种体质的人选择中药减肥药方,常用的中药推选薏仁、伏苓等,性平,利湿,因为性质温和效果不快,多半搭配其他药材或食材食用。 ()
- 5、白芷、绿豆、白伏苓、白及美白润肤;当归、桃仁活血化瘀淡斑;玫瑰花水保湿润肤;玫瑰精油活血淡斑、美白活肤。
- 6、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适饮于夏季。
字义分解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伏
- 五笔WDY
- 五行水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