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蜻蜓
拼音:shù qīng tíng
注音:ㄕㄨˋ ㄑ一ㄥ ㄊ一ㄥˊ

竖蜻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倒立,脚下头上的立起来。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
《西游记》第五六回:“行者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国语词典:

倒立,脚下头上的立起来。

网络解释:

竖蜻蜓

  • 竖蜻蜓,读音 shuqingting,汉语词语,是指倒立。
    • 1、他一边竖蜻蜓,一边还和别人说起话来。
    • 2、表演者通常三人,他们逐层翻上九楼或十三楼,表演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倒竖蜻蜓、刀劈四门、手纺棉纱等高难动作。
    • 3、伴着强劲的音乐节奏,女孩不断搔首弄姿,不时拔掉裙子,做出强烈的踢腿动作,还有如劈“一字马”、“竖蜻蜓”的高难度动作,引来不少喝彩声。
    • 4、姜昆认为,大赛中偏重技巧过多,相声新人虽然鼻子能吹口琴、身子能玩竖蜻蜓,但是“表面功夫多,实际功力浅”,明显“力度不够”。
    • 5、来个“竖蜻蜓”给大家瞧瞧,这可是一个“绝活”。 
    • 6、有一次,他们宿舍发生了冲突,黑楠并没有简单地诉诸武力,而是啪地来了个竖蜻蜓,动作十分矫捷,大头朝下,嘴上还在喷吐着稀粥状的闽南话。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CUF
    • 五行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

    • 拼音qīng
    • 注音ㄑㄧ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JGEG
    • 五行

    (名)昆虫;身体细长;捕食蚊子等小飞虫;是益虫:~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同音)见“青”。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JTFP
    • 五行

    见蜻。